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召公奭:燕国始祖
作者:桑梓网  文章来源:桑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8 0:50:01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召公名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之支族,食邑于召(今陜西歧山西南),谓之召公,又称为周召公、召康公或召伯,曾辅助周武王灭商,其子姬克被封于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蓟(今北京),是后来燕国的始祖。

召公奭是周初活跃时间最长的政治家,历经文武成康四世,周成王时,位列三公,担任太保的职务,他和姬旦把周朝一分为二,陕东由姬旦管理,陕西由姬奭管理。他派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听讼,后世思其人而敬其树。《诗经·周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就是描述这个故事,也留下“甘棠遗爱”的成语典故。

来源:维基百科


周 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iˋ),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河南北部),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他还辅佐了周厉王.

当政期间召公将其辖区治理的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倍受辖区及周境内百姓爱戴。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就是为此而写的。

来源:百度百科


燕召公
公名奭,周之支族。食邑于召,因称召公。武王克商,封北燕伯,未就封,故《诗》称召伯。成王即位,以太保主陕以西,周公主陕以东,故《诗》有《周南》《召南》。薨,谥曰康公。子孙世为卿士,仍称召公,亦称召伯。宣王时,召穆公虎有功。其就国于燕者,传四十三世。  (来源:百度国学)


召公奭和周王族同姓,姓姬。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
在周成王的时候,召公位居三公:自陕地以西,由召公主管;自陕地以东,由周公主管。当时成王还很幼小,周公代他主持朝政,执掌国家大权,俨然同天子一样。召公怀疑周公的作为,周公就写了《君奭》一文进行表白。召公仍然对周公很不满。周公于是称扬殷商时的有关史实说:“商汤时有伊尹,功德感通了上天;在太戊时,就有像伊陟、臣扈那样的人,功德感通了上帝,并有巫咸治理朝政;在祖乙时,就有像巫贤那样的人;在武丁时,就有像甘般那样的人:这些大臣都有辅佐君王主持施政的功业,殷朝得到了治理和安定。”召公听了这番话,这才高兴起来。
召公治理西部一带,很受广大民众的拥戴。召公到乡村城镇去巡察,附近有一棵棠梨树,他就在树下判断官司,处理政事。从侯爵、伯爵到平民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没有失业的。召公去世后,民众思念他的政绩,怀念着那棵棠梨树,不舍得砍伐,并且歌咏着它,作了名为《甘常》的诗篇。

摘自:燕召公世家 


燕国始祖召公奭(图)
来源:Tom 资料库

召公 又作“邵公”、“召康公”。燕国始祖。姬姓名奭。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助武王灭商。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成王时为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