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个与孩子沟通的密码:55387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10/12 17:25:08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 |
|
|
民小编说 如何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理解父母?孩子听不进去我们的话怎么办?这或许是没能掌握有效沟通的原则。原则是什么,又该如何操作?一起来看—— 你有没有算过,一天之中,对孩子说了多少句话?又有多少句,真正被孩子听了进去? 有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55387”定律:在情感与态度的沟通中,55%的信息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38%来自语气语调,只有7%取决于说话的内容本身。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长夸奖孩子的时候,往往不敢投入太多的表情和语气,一方面不好意思,另一方面生怕孩子骄傲;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反而容易调动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我们以为自己有好好将心情传达,但在孩子接收时,他们首先接收到的,是55%的紧绷身体,38%的抬高声音,而那7%的良苦用心,反而淹没在这些非语言信号里。 所以,当我们与孩子沟通时,究竟该怎么做? 真正的沟通,需要全身心在场 “55387”定律告诉我们,当你想赞美孩子时,不妨将身心都调动起来——蹲下来平视孩子,多微笑,或给孩子一个拥抱。 高兴时,让内心真正的欣喜流露,用肢体语言告诉孩子:“你的努力我看见了,我为你感到骄傲。”这种被完整接纳的喜悦,会在孩子内心形成一种自我认同感。他会逐渐明白,自己的价值不取决于一次成败,而在于不断勇敢尝试的过程;自己拥有父母无条件的爱,完全可以更加自信一点。 批评孩子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批评的目的,是纠正行为,而非否定人格。开口前,试着先深呼吸,让肩膀放松,神情缓和下来。可以尝试用平稳的语气说:“让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好吗?”当你的表情展现关切而不是愤怒,语气基于引导而不是指责,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攻击,而是支持,这会帮他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被随之而来的情绪裹挟。 亲子间的沟通,其实没有太多技巧,重要的是整个交流的场域里,是否充满了尊重、信任与爱。就像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说的,“关系比教育更重要”“动之以情远超以理服人”。 我们在开口前,可以试着先同孩子建立联结,用眼神、触摸或微笑建立沟通的桥梁,再传达信息。当孩子的心与我们的心靠得更近时,道理才更容易被接受。 下面是几个亲子沟通时的小技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