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曹魏高陵"当选2009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3 23:20:44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1月11日,专家在考察墓中出土的陶器。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更多图片]

    他说,“曹魏高陵”当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是基于其在学术上的重要性,而不是社会的关注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评选六大发现,向来注重学术价值,有些发掘出土的遗物并不精美,也并没有引起社会关注,但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就会收入。

    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魏高陵”,2004年以来曾多次被盗。为有效保护,2008年12月,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后发现,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这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4个侧室构成。考古人员从墓中出土器物250余件,其中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到的被盗石枕和石牌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铭文。专家认为,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河南省文物局两次通过国家文物局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论证。专家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方面进行论证,判定该墓主人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布了此项考古成果和专家认定曹操墓的六大依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0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认为下结论“为时尚早”,六大证据是推断出来的,结论令人生疑。接着,收藏界名流马未都接连发表博文,对“证据”真实性表示担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