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61届联大正式任命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5 22:18:35  文章录入: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光荣与梦想

五大优势助潘基文脱颖而出

 来源:解放日报

    安理会15个成员国9日以鼓掌的方式一致通过决定,向联大推荐潘基文担任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如此众望所归,在联合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历届联合国秘书长基本上均从众多的人选中胜出。秘鲁的德奎利亚尔从9位候选人中胜出,埃及的加利从15位候选人中获胜,而此次韩国的潘基文从7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均说明较量、角逐之激烈。比较而言,这次潘基文胜出略显平静,可平静底下却也颇多周折和风波,他这次之所以能胜出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首先,“五常”意见一致,但并非一帆风顺。潘基文是在美国于4月就放言“不应拘泥于地区,而应选择有能力的人来出任”、实际不同意亚洲地区推出秘书长候选人的气氛中参选的。当时“五常”中,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主张从亚洲推出人选,而美国却青睐于从北欧、中欧地区推出候选人,英国赞同美国主张,法国态度不明朗。西方媒体基本倒向美国一边。在中国多次重申上述主张,加之安南态度明确,以及53个非洲国家和30多个拉美国家支持中、俄立场的情况下,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才逐渐明朗。直至8月,美国总统布什才支持新秘书长应“来自亚洲”。外电认为,美国此举同美当前内外处境有关,因为美若再作出更多姿态会导致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不满。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拉脱维亚总统弗赖贝加仍正式表态参选,而波兰前总统又声称秘书长应出自中欧。弗赖贝加在其参选后的“意向性投票”中一开始就获得7张“鼓励票”,其显示的力度和背景,明眼人一看就心知肚明:说明不到最后一刻,亚洲秘书长能否产生仍处在不确定状态之中。

    其次,亚洲国家识大体,顾全局。经过安理会第三次和第四次“意向性投票”后,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约旦和阿富汗5位候选人看到自己的得票情况后,先后宣布退出,进而力挺潘基文,以维护亚洲的权益,这对潘基文的高票胜出给予了很大帮助。

    第三,韩国中小国家的地位,特别是韩国在稳定朝鲜半岛局势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尤为多数国家所肯定。联合国实践表明,中小国家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既符合联合国一贯传统,能获得更大支持,又有利于联合国的团结和工作。此外,潘基文来自韩国,人们对他解决朝鲜核问题、从而稳定朝鲜半岛的局势抱有很大的期待,这也是他具有的优势。

    第四,韩国大力开展外交活动,沉着应对不确定因素。这次韩国上到总统,下至百姓都为潘基文的当选竭尽全力。潘基文在联合国的游说、到非洲国家进行工作,都取得了正面效果。更为突出的是韩国在碰到不确定的情况时能冷静应对。一个例子是,潘基文在安理会9月14日的“意向性投票”中得到14张“鼓励票”,可在9月28日的“意向性投票”中,却减少了1张“鼓励票”。这张票如出自一个“常任国”,潘基文将势必失败。因为所有投票颜色均系白色票,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这时外电纷传“不鼓励”票可能出自某一安理会“常任国”。这样的话,是否继续推荐潘基文顿时成为大问题。此外,在今年8月至9月,突然传出应由一位女性出任新秘书长的消息。这当然无可指摘,问题是这位女性是谁,出自什么地区,却一直隐而不谈。直到拉脱维亚女总统正式参选,人们才找到答案和背景。韩国对此不为所动,而是积极应对,最后终于迎来了满意结果。

    第五,潘基文本身条件优越。潘基文年轻时攻读外交专业,并以优异成绩通过韩国外务部的公派公务员考试。他曾任金大中总统的外交通商部次官,卢武铉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现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其外交能力出众。他精通英语、法语,还掌握德语、日语等,所有这些也是他胜出的因素之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吴妙发)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