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王宇、安蓓)中国人民银行13日宣布,将从今年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此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达到近年历史高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上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9月25日。对照近几次上调时间可以发现,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率逐步加快。
央行表示,此举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根据央行前一天发布的第三季度金融数据报告,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07%,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1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1%。今年1-9月累计净投放现金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超过1800亿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局面。
·新闻背景:央行今年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简况
新闻分析:央行为何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不过,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已明确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属于“微调”政策。央行30日晚间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经济观察:存款准备金率频频上调是否影响股市
在经济增长偏快,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央行此举对市场的影响有限。政策调控的真实对象依然是经济,而不是市场。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上调准备金率更多的是事后的对冲手段,不会影响目前的市场形势。他表示,负利率的情况、居民保值增值意识的增强,使得储蓄搬家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甚,更多的资金会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流动。因此,政策的传导机制很难直接影响到市场的资金面。
遏制经济转为过热 调控措施交替采用形成联动
综观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GDP增长过快、投资增速过高、银行贷款增长过多是其中的重要特点。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其实,就调控内容来看,在驱动GDP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并不具有可控性,或者说当前我国还不具备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去减少出口的经济基础,而消费又持续增长缓慢,因此,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主要应从控制投资入手。而在我国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模式下,投资增长的背后就是银行贷款的大幅增长。这样看来,抑制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详细
7月经济指标部分降温 适度从紧政策仍在酝酿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7月份工业、投资增速等敏感数据有所回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似乎有所缓解。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政府仍将酝酿出台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防止未来数月经济增速反弹。 >>>详细
专家热议: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 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成央行“常态”手段
|